异域传真——伦敦啊,我的伦敦

创建时间:  2016-06-06  刘佳    浏览次数:


到伦敦时夜幕初降。我耳枯眼热走出机场,正有细雨漫天飘洒,很符合雾都的印象,也滋润长途飞行后倦乏的身心。去住处的路上,一丛丛植物的影子在眼前飘过,眼里是团簇的叶子在雨水里的闪光,脑子里却是仲夏夜梦里精灵们的追逐嬉闹。
第二天就到学校见导师,高高瘦瘦的女教授拉着我的手,热情地说:"欢迎你来伦敦!恭喜你,你的噩梦就要开始了!"
很快我就知道她说的没错。接下来是各种事项的办理和等待:银行账户,居住许可,图书馆读者证,医疗登记等等,甚至连租房交税的账户都是我一遍又一遍打电话才办了下来。每个接待我的人都很友好,他们笑着说:"才两周嘛,不急,再等两周看看!到时还没有通知你再来!先享受一下吧!"我不知该笑还是哭。他们原本的办事效率加上各种个人休假和公共假期,让我的等待持续了两个月之久。这就是稳重的英国绅士风度吧!学了这么多年英语,刚刚才体会到一点点英国人的民族性格,我表示惭愧。
更让我惭愧和惊讶的是,我原来根本不会讲也听不懂英语。伦敦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城市,每天穿梭在街头的人群不仅肤色发色不同,还说着各异的语言。朋友说,在伦敦真正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最多只占人口的三分之一。英国籍印度裔房东告诉我,即使在英国本土的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,他也不懂当地人使用的"英语"。这些地区坚持使用自己的凯尔特语和苏格兰方言,保护自己的文化特色,倒是我所赞成的。
但这些不能妨碍我享受伦敦的文化生活。基于"知识应该是免费的"这样一个理念,伦敦大部分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是免费的。驻足人类珍贵的文化遗迹前,虽然不免让人联想到战争和掠夺,但遗迹能得到好的保护和陈列,能让大家免费欣赏,也算是种安慰。只是有考古学者同行时,才知道原来很多东方民族的展品陈列也有不小的问题。众多的剧院也是我体验英伦文化的好去处,西端剧院区著名的音乐剧,皇家歌剧院的芭蕾舞剧,还有学校剧社的莎士比亚历史剧都带给人美好的享受。演出当然不是免费的,在付信用卡账单时,我选择闭上眼睛。
今年恰逢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,只是伦敦的纪念活动没有想象中那样大张旗鼓,人头攒动。每个团体都有自己小范围的展示或演出,细想来倒是这样更持久、更全面、更润物无声。我只能在钱包的许可范围内,选几个展览和戏剧表演,看到了珍贵的莎翁亲笔签名(或者是学者们认为的亲笔签名)和哈姆雷特把玩的头盖骨。环球剧院的演出当然早已没了位置,这时候就能看出全世界人民对莎翁的喜爱。
等到了四月下旬,复活节的气氛淡去,学校的夏季学期终于开始了。只有六周的研讨课,每次课由不同的学者主持,上课前要求参加者去各种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调研。大英图书馆的藏品是不外借的,为了节约时间和交通费,我只能整天泡在阅览室里,约手稿和独本,还省了午饭钱。时间过得快,最后一次研讨的主持人、我的指导教授,在上课前一天发来邮件,通知我英国高校教师罢工,她的课被取消了,于是约我喝咖啡。我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。我伸伸懒腰,眼前浮现出一望无际的牧场和其间游荡的绵羊。
 
作者简介:叶新,文学博士,主要研究英语戏剧与文化。2000年开始在网投比较靠谱的大平台(中国)有限公司英语系任教,2009年从华东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。2015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,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赴英国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英语系访学,访学方向为早期现代文学与文化。




上一条:音乐,橡树,奥斯汀——范金萍

下一条:交流小结——富山大学 邵培培